不銹鋼無縫管的制造工藝
一,工藝環(huán)節(jié)的控制:
(1)打頭工序:
打頭要掌握一嚴、二勤、三快的原則,嚴格控制加熱溫度在1000-1100℃之間;勤加料,爐內只能有8~12支鋼管在加熱,防止加熱不透或過燒;勤翻動,防止爐內鋼管出現陰陽面,即一面加熱不透,一面過燒;快加熱,要先將爐子加熱到950℃以上鋼管才能進爐加熱,嚴禁冷裝爐,嚴禁爐內有鋼管加熱時加燃料;快打頭:即打頭速度要快;快冷卻:打完后立即入池冷卻。
(2)酸洗、脫脂工序:
做到五無:無過酸、無欠酸、無油污、無石灰、無殘酸;
先在洗干凈的酸缸中加一定量的水,然后按下表配制
溶液名稱 | HF | HNO3 | H2O |
比例 | 5-8% | 10-15% | 75-85% |
操作時應輕拿輕放,防止鋼管擦傷、彎曲,薄壁管應放置酸缸上部,防止擠壓變形;
酸洗和脫脂后的鋼管出缸后應立即吊入清水缸,并上下抖動,抖落鋼管表面的氧化皮后吊出清水缸用高壓水沖洗;
(3)潤滑、烘烤工序:
潤滑是生產的關鍵工序,應重視潤滑質量。根據工藝要求進行鋼管潤滑劑的涂刷和烘烤。擴孔管:先涂好內孔,再進爐烘干;2.5空拔管:先進爐把鋼管烘熱,再出爐涂外表潤滑劑自然干燥;減壁管:先涂刷內孔,在進爐烘烤,再出爐涂外表潤滑劑自然干燥;
(4)修磨工序:
逐支檢驗鋼管內、外表面的裂紋、凹坑、結疤、軋折、翹皮等缺陷都作好標記,對于不同規(guī)格、鋼種的管坯應分類修磨。內表面要用低壓行燈照到鋼管內孔逐支修磨;用修磨設備逐支逐點進行修磨,修磨部位應圓潤無棱角,不能磨成槽或坑,修磨的深度與寬度之比為1:8,修磨處的壁厚不得超過負偏差。
(5)冷拔工序:
按工藝卡的技術要求選配模具;
拔制減壁管時,根據工藝卡要求配好蘇式外模及內模,并調整內外模的定徑交叉點距離,應使內模的倒角在外模定徑帶與出口倒角的交叉點上,并根據鋼管規(guī)格確定提前量:
外徑(mm) | >76 | 40~76 | <40 |
壁厚(mm) | >8 | 3~8 | <3 |
提前量(mm) | 3~5 | 內外?;君R平 | 落后1~2 |
根據第一支冷拔管冷拔后內模工作帶的光亮陰極寬度確定是否恰當:
外徑(mm) | >6 | 3~6 | <3 |
工作帶寬度(mm) | 12~15 | 8~12 | 5~8 |
厚壁管取上限,薄壁管取下限;變形大取上限,變形小取下限;
(6)固溶處理工序:
爐子點燃正常后,將煤氣壓力調到正常,將爐子加熱,同時開啟冷卻水,開啟爐輥;
不同鋼種、爐號和規(guī)格的鋼管不同爐加熱,避免造成混鋼種、混爐號、混規(guī)格,且各鋼種、規(guī)格的鋼管對溫度要求都不同;
大規(guī)格壁厚鋼管噴淋不能冷透時,要吊入水池冷卻;
保持5秒后,松開壓泵閥門,排除鋼管內的壓力;
(7)矯直、切頭工序:
矯直時,隨時注意鋼管的質量情況,防止矯輥過緊,以免有矯痕,矯毛存在,如果發(fā)現應及時調整矯輥;矯薄壁管,矯輥間隙過小會造成鋼管矯癟、矯痕,可分二次或多次矯直。鋼管的直度要求如下:
類別 | 中間管 | 成品管(mm) | |
減壁管 | 空拉管 | ||
直度(mm/m) | ≤15 | ≤50 | ≤1.5 |
(8)無損檢測:
依據標準樣管設定儀器有關工藝參數,對照樣管上的人工缺陷反復調整探頭的垂直度、水層距離及入射角偏移量,使用內外壁人工缺陷反射波幅最高,且二者靈敏度之差小于等于2Db,調節(jié)報警靈敏度,使人工缺陷反射波在儀器示波屏滿刻度的50-80%左右報警;
(9)水壓試驗:
啟動試壓泵,將鋼管內的水壓增加到試驗所需的壓力;
擰緊試壓閥門,關掉試壓閥開關,保持5秒;
松開鋼管密封裝置,排出鋼管內的水,卸下鋼管;
(10)理化試驗:
顯微鏡室內須保持無塵、禁止吸煙;在調焦距時,先使試樣與物鏡接近,再由近及遠進行粗調,接近焦距后,再細調。2.2.5 鏡面有污物時,應用軟筆或脫脂羽毛拂拭,再用鏡頭紙擦凈,必要時可用二甲苯擦洗;
試樣的尺寸見如下:
1組:鋼管規(guī)格mm 試樣長mm 寬mm 厚mm 試樣數
5≤D≤15 80~100 2
說明:選取半管狀或舟形試樣,腐蝕后各彎曲其相應的被檢驗
2組:鋼管規(guī)格mm 試樣長mm 寬mm 厚mm 試樣數
D>15 80~100 3<4mm 2
3>4mm 4